中医治疗淋巴结肿大的探讨
来源:原创   作者:于佳佳

中医治疗淋巴结肿大


中医治疗淋巴结肿大的探讨

 

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,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如感染、炎症、肿瘤等。在中医理论中,淋巴结肿大通常被归类为“痰毒”、“痰核”等范畴,其发病多与外感六淫邪毒、内蕴痰湿等因素有关。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淋巴结肿大的方法,并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及其应用。

 

中医对淋巴结肿大的认识

中医认为,淋巴结肿大的发病机理多为外感六淫邪毒侵入肌肤,邪毒流注于经脉,与内蕴之痰湿交结,导致营卫不和、气血凝滞、经脉阻遏,最终形成痰毒。治疗时,中医强调扶正固本、清热解毒、化痰逐瘀、软坚散结的原则。

 

常用中药方剂

 

1. 豨黄消肿散结汤

组成:豨莶草15g、一枝黄花15g、夏枯草30g、甘草4g

功能: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。

主治:颈项部、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大及乳腺小叶增生、甲状腺囊肿等。

用法:上药水煎服,每日1剂。根据病情的不同,可加减用药,如颈项部淋巴结肿大可加土牛膝、海藻、昆布;腋下淋巴结肿大可加黄药子、山油麻;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加和他草、武靴藤等。

解析:豨莶草性味苦寒,是治疗淋巴结肿大的要药,能清热解毒、祛风除湿;一枝黄花和夏枯草共同增强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的功效;甘草则起到解毒并调和诸药的作用。

 

2. 小柴胡加石膏汤

组成:北柴胡10g、黄芩片10g、法半夏10g、生姜10g、炙甘草5g、黑枣15g(可加生石膏)。

功能:和解少阳,清热散结。

主治:热性淋巴结肿大,如急性腮腺炎、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。

用法:上药水煎服,每日1剂。生石膏的加入增强了清阳明气分之热和解凝的作用,特别适用于头颈、胸胁、少腹、睾丸等处的热性肿块。

解析:小柴胡汤原本用于和解少阳,加入生石膏后,不仅清热效果更佳,还能解除因热而形成的凝结,对于淋巴结肿大伴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者尤为适用。

 

3. 化瘀散结汤

组成(示例):黄芪30g、炒白术30g、赤芍30g、玄参30g、浙贝母30g、生牡蛎30g、山慈菇15g、炮山甲10g、蜈蚣2条(焙干,研末冲服)、陈皮10g、地骨皮30g、大黄5g

功能:益气健脾,活血化瘀,理气散结。

主治:慢性淋巴结炎。

用法:每日一剂,水煎服。药渣可趁热外敷病患处,每日2次,每次30分钟。病情稳定后,可将上药加倍药量,焙干,轧细末,装胶囊内,每次48粒,每日3次口服。

解析:此方通过益气健脾、活血化瘀、理气散结的方法,达到标本兼顾、抑制复发的效果。黄芪、炒白术补气健脾;赤芍、玄参、浙贝母、山慈菇等活血化瘀、软坚散结;炮山甲、蜈蚣等搜风通络、攻毒散结;地骨皮、大黄等清热凉血、解毒消肿。

 

临床案例

 

案例一

患者苏某,女,47岁,因右颌下淋巴结肿大就诊。中医诊断为痰毒,证型为气郁痰结。采用小柴胡加石膏汤治疗,7剂后淋巴结明显缩小,口干苦症状减轻。继续服药7剂后停药,复查彩超显示淋巴结已恢复正常大小。

 

案例二

患者李先生,46岁,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年余。采用姜半夏、橘红、竹茹、茯苓、夏枯草等组成的方剂治疗,经过多次复诊和调整用药,最终淋巴结全部消失,身体日渐舒畅。

 

结论

中医治疗淋巴结肿大具有独特的优势,通过辨证施治、整体调理的方法,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、改善体质、防止复发。然而,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,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并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。

 

了解更多中医治疗信息请关注隆安中医诊所网

 

——健康热线13878762651(微信同号)


发布时间:2024-11-17  阅读:120次
0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3878762651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